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院校简介>>正文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简介

来源:美术艺考 时间:2015-10-30 作者:美术高考培训
喜报

东华大学

院校类型:综合

院校性质:公办

所在地:上海

学历层次:本科

东华大学概述

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东华大学以“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发展之路,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现设有15个学院,5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理、管、文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15000余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5000余人。教职工27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概况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服装类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下设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表演系、艺术学理论部、美术学部、中日合作项目部和实验中心。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表演、艺术与科技、动画等9个本科专业。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点、“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是全国32所首批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院校之一。拥有“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500 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5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

学院发展历程:

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纺织工程系1982年开始招收“纺织品设计专业”本科生,1983年成立服装教研室。

1984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前列次在全国招收本科生。

1985年,服装教研室和纺织品设计教研室从纺织工程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组建服装系。

1985年,“工艺美术专业”前列次在全国招收本科生。

199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在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正式成立服装学院。

1995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1996年,“艺术设计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学院更名为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2002年和2007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连续两次被评为服装类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5年,学院成为全国艺术硕士点首批32个试点单位之一。

2007年,“艺术设计学”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2010年,获批立项建设 “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新增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2012年,“中日合作办学”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名列全国前列,设计学科列全国第六、上海市前列。

2012年,设计学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

2013年,“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服务平台”成为上海设计之都公共服务平台认定专业平台。

2013年,“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办学条件

学院实验中心拥有配备先进教学设施的教学及实验场地,有燃烧假人和燃烧模拟实验舱、暖体假人和人工气候模拟舱、三维人体扫描与人体工效实验室、服装CAD室及三维动画、服装防护性能实验室、服装工艺室、快速反应系统实验室、司色艾色彩中心和染织工艺室、数字媒体技术、动作捕捉、定格、基础动画等实验室、陶艺工艺室、陶瓷窑房、模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跨界艺术中心、PTC国际时尚PLM研究中心等36个教学实验室,面积约为14077M2。

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不仅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的综合性实验基地,而且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创作设计以及开展科技活动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服务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

师资队伍

经过30年的建设,学院已形成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知识领域宽广、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专职教师132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51位。目前全院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近40%,主要在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芬兰、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留学进修,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多门国家级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多个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团队、多项全国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优秀人才、上海领军人才及后备人选、曙光学者、科技启明星、浦江人才、上海高校名师、上海市校园新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人才称号和奖励;拥有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高级服装设计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专家人才。学院“世博官方工作人员服装设计团队”荣获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世博工作优秀集体”称号。同时学院还聘请70多位国内外著名教授、顶尖服装设计大师和设计界权威人士担任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以及聘请85位校外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学研究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坚持教育的学术化,围绕各个学科方向,加强科研和教育的结合,不断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近几年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获奖有:

重要省部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藏袍热调节机制的多点式服装额定温度预测模型研究”、“应急救援热防护的热力学性能演化及寿命预测研究”、纺织产品模块化工业碳足迹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上海近现代服装艺术史研究”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古丝绸之路服饰艺术研究”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项目:“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文化时尚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基地” 上海市教育科学市级课题:“全球博物馆服装电子资源及其在高等服装教育中的应用”

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空间站内航天员用多功能运动服装研究”

欧盟合作项目:“EURAS-IA-TEX欧亚服装数字化技术的研究”

重要获奖

《中国旗袍文化史》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反恐防灾应急救援用多功能防护服研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防护服的多功能设计研发及性能评价”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服装商品企划学》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重要论著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获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计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中国海派服装史》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国际合作

学院注重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坚持教育的国际化。1998 年,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服装院校与英美法等14个国家的逾23所著名服装院校共同组建了“国际服装技术学院基金会”(IFFTI,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Fashion Technology Institutes),并成为常任理事。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印度、俄罗斯、芬兰等12个国家的36所著名服装、艺术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包括本科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及课程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紧密合作。其中与日本文化学园文化服装学院合作开办的“中日合作”办学模式更是成功开创了国际服装人才本科学历教育的先河;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时装学院合作开办了中美三校服装课程国际班,在以往服装本科教育“走出去”的基础上,开创了组织国外知名服装院校本科生“走进来”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学院还注重和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搭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建立校内施华洛世奇创意设计中心、东华-德库宁国际设计中心、东华-祥明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等。

自1995 年起,学院已连续19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连续12年主办“环东华时尚周”,举办了众多专业展览、时装发布、专业比赛、国际性论坛,为世界各国服装教育的沟通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学院与国际著名艺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等方面多层面、多途径合作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院校前来接洽联系,寻求与我院的合作。目前学院正在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时装学院、美国纽约时装技术学院和日本文化学园等知名艺术与设计院校筹建中外合作办学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为学院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社会合作

学院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坚持教育的社会化。学院将自身的学术、人文、信息等资源优势和企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至今已在校内建立了25个重要研究中心、设立了包括服装业“双百强”前十名中的雅戈尔集团、报喜鸟集团、海澜集团等在内的33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也为施华洛施奇、巧帛、东丽、吉田拉链(YKK)、鄂尔多斯、三毛股份、恒源祥、国际羊毛局、杉杉、蓝威龙、华歌尔、雅莹、迪卡侬、ADIDAS、ESPRIT等中外著名企业承担解决企业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项目,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与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习平台和就业机遇,这些突出的综合素质深受企业青睐。

根据上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构筑“创意上海、设计之都”城市发展新需求,学院与上海市、长宁区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成立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时尚产业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中心、海派时尚设计与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致力于形成和发展“海派时尚”理论学派,成为塑造上海时尚的头脑和时尚产业的策源地,促进上海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时尚潮流。

学院的多数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或参与校内外企业科研项目合作,在服装企业兼职,或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堂理论教学带来了翔实的案例,同时也为学生的课外实习提供了校外基地,教与学进入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种开放型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给予了学院积极的反馈。近年来,学院获得一定社会捐助的设备、藏品、资金等,其中包括雅戈尔、巧帛等知名企业为学院提供的奖教奖学助学金等。

校园文化

学院围绕学生全面成才,在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领域创新活动载体、开拓学生视野,打造了时尚礼仪大赛、创意市集、高峰论坛、音乐节、女生节、嘉年华等一批富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

宣扬时尚文化。一年一度的“环东华时尚周”和“创意市集”通过学术论坛、时尚庆典、创意大赛、文化展演、成果展览等,深化以服装设计时尚创意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时尚设计比赛,摄影风采比赛等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更是将学院的专业学科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

宣扬学术文化。学院分团委举办“高峰论坛”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专业领域著名艺术家、设计师与学生分享专业知识和人生感悟。结合时尚创意学科特点,院学生会每年举行一次科技文化学术节——时尚设计嘉年华,活动中讲座纷呈,创意不断,体现了东华学子崇尚学术的艺术底蕴。

宣扬实践文化。学院依托国际交流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涌现出一批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

宣扬志愿文化。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通过与长宁区团委志愿者管理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长宁区所有二级医院的志愿者实践机会。通过与淮安市团委“校地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科学商店”走向社区,结合服装专业知识,举办深受社区居民喜爱、时尚活泼的实践和宣传活动。通过校宣传部和团委的协调,多次组织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时尚东华》文化志愿服务,成功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世博会、中国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对外交流巡演等国家、市级重大活动,演出近20场,赢得国家汉办、教育部、上海市相关领导的肯定和大众赞誉。

学院学生活动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教室里的潜心钻研与秀场上的锦衣华服交相辉映,形成了服装·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独特的精神面貌,也取得了很多市级、校级荣誉。

? 学院分团委被评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组织”

? 学院分团委被评为“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

? 学院分团委被评为“东华大学优秀分团委”

? 学生会被评为“东华大学卓越学生会”、“东华大学三星学生会”

? 科学商店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学商店和东华大学优秀门店”;

? 艺术设计协会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艺术社团”、连续四年获得“东华大学五星社团”的最高荣誉称号;

? 研究生会被评为“四星级研究生会”。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