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2020线上复试评分标准出炉!听听阅卷老师是怎么说的?
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的第六年,因为防疫要求,以往考生大规模扎堆的考场也搬到线上,这也是百年美院史上首次线上“大考”,考试形式上线,中央美院人才选拔标准不能“掉线”。持续深化招生改革的方向性探索,目的就是致力于选拔素质相对全面的优秀艺术人才,引导考前教育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
今年“中央美院考题”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今年的考题,从“未来、科技”拉回到人与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重在考察考生对于社会、人类生存环境及发展的观察和认识。非常疫情下,面对从线下搬到云上的考试方式,考生能从容面对、如常发挥吗?面对这更偏向本源的考题,考生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我们走进阅卷现场,与学校各科目阅卷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那么,一起来听听阅卷老师们怎么说?来看看考生们交了怎样的“云端答卷”吧。
造型学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 张路江
今年很特殊,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影响,我们的考生更难,生活、心理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但这份特殊又给了他们一次独特的体验。在家考试,考生在一种熟悉但缺乏紧张感的空间里按照严格的考试步骤一步步完成考试,这也是一次个人管理能力的测试。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以往对考生素描、色彩和命题创作的能力综合到一张试卷上考察,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答卷必须包含三个要素:一,有人;二,有关系,有关联性;三,有色彩的情绪表达。简简单单的三要素也蕴含着这个学科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阅卷的评判标准与学校对造型学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契合的:第一,是央美的品质,也就是基本功要非常强,造型能力不能有硬伤。第二,是气质,不能小气,要将作为个体的你置于社会环境中,与时代同步。一份优秀的试卷必须能够清晰地诠释央美的品质和央美的气质。
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
我们中央美院“艺术设计”这几年的考题有着一贯坚持的原则:考生必须具备的造型能力,以及对社会、对未来愿景的思考能力。今年的考题与往年的思路都不太一样,以往会更关注科技、关注未来,今年,我们回归最朴素的人对身边事、对关系的理解。现在,全人类都面对着同一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影响,我们的试卷反而没有提“疫情”,而是直接从“疫情”跳跃到更具哲学意义的“关系”层面。这也是通过考题向考生、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不能再局限于个人情怀,要考虑作为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与人、与集体、与国家、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要学会从哲学层面深入思考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今年我们判卷发现试卷较以往而言有几个变化:第一,试卷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第二,画面的构图能力有所提高;第三,从逻辑关系角度看,叙事逻辑强,试卷画面的物像之间、线条之间、块面都变丰富了;第四,以往那种同一考前班培养出的相似画卷几乎看不到了。
总体而言,今年试卷的整体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评阅每一张试卷,我们收获的是每一位考生独特的思想。一年年的试题,我们已经慢慢地培养美院的考生必须具备“高思维、宽思维、深思维”的能力,必须学会思考,所呈现的画面必须具有丰富性、逻辑性。
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黄建成
在线专业复试这种特殊形式,也让我们看到了其正面价值。一门“设计综合基础”作为城市艺术设计学科的考试是完全有深度的。以前通过多门考试考核的方式,貌似很全面,但相对扁平宽口径的考察,反而不如这样精准集中对位,能看到考生好的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考生呈现的效果来看,带有一定符号和元素的规定性考试,比较好地符合了设计学科的要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考生是否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同时也能显现出他的造型和终端呈现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如果他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素养,就能快速地进入和理解主题,加上基础的通过自己手来呈现视觉效果的表现能力,就能达到设计学科对创意和想象力的要求。
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邱志杰
前两年,我们命题创作科目的考题更加侧重科幻、科技艺术,今年《发生在家里的一场观念之争》则将考生拉回生活,这道题考察三个层面:一要会观察生活,是“家”里的观念之争,要会讲故事;二是有深度,故事深刻,这个“争”不是流于表面的家庭之争,而是带有社会深度,能体现整个社会层面的观念冲突;三是要画得好,构图好。这是一项综合质素的考察。
“美术鉴赏与思维能力”科目我们要考察学生对美术史的了解程度,同时考察其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让考生选择十位艺术家并串成一个谱系,希望他们能够表现出艺术家之间的迭代和传承,体现艺术史的脉动。艺术地摊与现在的时事“地摊经济”相关,隐含的要求是考核考生的创造力。
其实考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能不能拉开考生的档次,从造型能力到逻辑思考能力、叙事能力再到考生思想的深度都迅速地分出档次。这次的考题能够帮助我们从试卷上直接判断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对事物的思考程度,甚至家庭状态。好的考题能帮我们拨开一些由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迷雾,直接呈现考生真实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对环境的观察能力以及敏感度。
中国画学院院长 刘庆和
相比于往年,我们拿掉了现场写生这部分考试内容,更加倾向于在“中国画创作”这一门考试中考察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应试教育“一刀切”式的刻画完成规定动作,并不一定是一份优秀试卷。“距离”这个题目,也是想借着表达疫情之下的关系,强调中国画学院教学中本该强调的东西,如对传统和当代、对生活和艺术、对学院内外的态度。所以我们在考试上增加了考察维度,期待考生在完成素描创作和专业创作时,也体现出非常到位的素描和非常到位的专业笔墨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只会背题套题用一种构图来完成。学习中国画,不是说为了学习传统,就把门关严了。而是要对传统有敬重和热爱,对自己的生活也保持感动,保持创造能力,这也是作为年轻人都应该有的素质。
中国画学院书法系主任 徐海
今年书法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从去年的10人扩充为15人,体现了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重视。专业复试跟往年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变化。一是恢复了篆刻考试,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学生入学后零基础现象,保证教学水平延续性;二是在近800多人报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初审遴选了70多位合格考生,参加了刚刚结束的线上专业复试。从复试效果上看,通过网络进行书法专业考试是可行的。完成复试的答卷比较整齐地体现出考生具备了较好的专业水平,这种整齐性也给我们评卷老师提出了要求,就是要更加严谨,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做到优中选优。网络专业考试这种新模式,对于考生临场发挥要求更高了。比如初审中要求十五分钟内完成一件行书作品,复试中要完成两种书体创作,可能有些考生会因为缺少现场考场的氛围,在视频考试中会反而紧张。但只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为支撑,有自信的心态,还是可以应对现在新形势的考试模式。